信息化进程中,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局与出路

    近几年,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下行趋势,各类融资产品去担保化倾向日益凸显,融资担保机构风险代偿指标居高不下,经营规模与风险控制难以兼顾,普遍陷于增长乏力、目标模糊的困境。出现上述情况当然与整体市场环境变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单纯将其归结为行业周期的影响,又难以解释主流金融领域尤其是金融创新领域层出不穷的个体高速增长现象。所以,这背后一定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以至于影响到了融资担保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价值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信息化、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正在飞速进步,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在各行业都是热门研究领域,金融板块也不例外。但笔者认为,如果仅按照目前的普遍认知,融资担保却难以分享这种“科技红利”,新技术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困局。在这种历史大势之下,想要实现融资担保行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在思维上进行颠覆性地创新与突破,重塑融资担保行业自身的价值体系。
    传统融资担保的底层逻辑
    次级客户传统上对融资担保的作用定位为“增信”,即对于不满足正常融资条件的借款人增加其获取融资的可能性,或者增加其融资额度。总之,与无需担保即可获取同等融资支持的借款人相比,融资担保的目标客户群体属于其他条件有所不够的次级客户,而那些需要依赖资金方或中介机构获客的融资担保机构还要面临客户来源的“逆选择”,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更高成本传统上,融资担保是在资金成本以外再收取一定的担保费,与无担保的融资产品相比较,成本必然会有所提高……(来源:中国担保杂志)

2020年5月11日 11:34

快捷导航

公司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