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融资担保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访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陈琳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融资担保行业接下来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融资担保行业如何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融资担保力量?就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陈琳。

    《金融时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陈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洞察现代金融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中国金融鲜明特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金融事业发展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融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着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融资担保力量。

    一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融资担保行业首先要把握的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确保金融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导向,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担保行业要进一步审视担保的本质和功能,为广大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科创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监管和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今后,融资担保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统筹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同时要发挥体系联动作用,汇聚财政金融支小支农政策合力,实现银担优势互补,打造政银担多方风险共担的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在学习贯彻《论述摘编》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陈琳:《论述摘编》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把学习贯彻《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多次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论述摘编》的精髓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一是全面覆盖,深化学习。《论述摘编》出版以来,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和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通过组织研讨会,召开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扎实抓好各支部、各部门学习研讨。党委班子率先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全体员工自学,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向基层延伸。

    二是汇聚合力,活用宣传。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运用协会网站、公众号、内部简报等平台,认真做好学习活动的宣传报道;引导会员单位积极投稿,深化宣传,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向一线拓展。

    三是实干笃行,深入研究。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结合融资担保行业实际和行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组织开展深入研究,力求推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将《论述摘编》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到融资担保工作实践中。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中国融资担保行业接下来将怎么做?

    陈琳: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贯穿到各项日常工作中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就融资担保行业而言,只有牵好“牛鼻子”,才能确保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接下来,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完善协会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三大体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开展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落实重点工作目标清单制管理机制,以责任定目标、以目标抓考核、以考核促落实;全面检查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等方面工作,努力开创中担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树牢服务意识。组织开展“自律监督提升年”活动,修订《中国融资担保行业自律公约》,积极引领行业机构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化细化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建、研究、培训、交流、宣传五大服务品牌工程,聚焦会员单位急难愁盼问题,回应重点诉求,提升服务会员质效。引导行业机构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融资担保业务模式,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服务。

    三是主动加强与监管部门配合,防范化解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担保行业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对行业局部风险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前瞻识别,及时上报预警,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提出政策建议。举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行业财税热点问题研讨及风险管理培训班,引导行业机构树牢风险合规意识,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兼顾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来源:金融时报)

2024年6月7日 10:46

快捷导航

公司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