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绘就,财税等重点领域改革路径明晰

    财税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财税改革往往是“排头兵”,这次也不例外。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近几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密集召开会议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深入研究谋划改革突破口,细化工作安排,加大推进力度。从关联性带动性强的改革事项上着力,放大改革的综合效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通过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双轮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强劲、更为均衡、更可持续,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

    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中全会”便与“改革”紧密相连,三中全会通常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方都希望于三中全会破解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短期财政经济压力和中长期体制机制难题。

    《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从短期看,当前逆全球化加剧,中国经济内部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转型期、地方财政处于紧平衡,增速换挡、结构转型仍在延续,从投资和债务驱动转向科技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需要改革激发活力提振信心。从更长时期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塑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韩文秀19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表明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韩文秀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杠杆撬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要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国家发改委党组19日召开扩大会议时表示,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

    财税改革解决地方财政困难

    财税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财税改革往往是“排头兵”,这次也不例外。

    此次《决定》明确了深化财税改革主要内容,一方面延续了此前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领域入手,推出相应改革,部分改革延续了此前财税改革。另一方面,此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直面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即解决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并推出系列举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此次《决定》从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入手,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减少地方支出两个层面出台系列举措,来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其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涵盖了拓展地方税源及税收管理权、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地方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等扩围、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等多个层面。

    比如,《决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施正文表示,目前消费税属于中央税种,未来部分税目征收环节后移并将增量收入划归地方,将使得地方收入增加,未来油车两个税目消费税税目部分收入划归地方值得关注。增值税留抵退税给地方财政造成一定压力,此前2万多亿元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本是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退税少,这也在一定程度解决地方资金压力。未来,留抵退税如何改革值得关注。目前地方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三个税种都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目前增值税央地五五分成,所得税央地六四分成,未来这一分享比例有望调整,其中增加地方分享比例是一大方向,以增加地方收入。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都是地方财政收入,未来将‘一税两费’合并为地方附加税,使得这一税种定位更加科学合理,并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可以确定具体税率,适度增强地方税权,将有利于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施正文说。

    除了地方增收之外,《决定》还要求,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范子英对第一财经表示,新一轮财税改革中,一大亮点是提高中央财政支出占比,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这一改革将会使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有所下降,央地财政关系也会作相应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告诉第一财经,此次深化财税改革中,政府间财政关系或者说财政体制改革值得期待,而在财政体制中,健全地方税系以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的改革意图比较明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根据《决定》的部署,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国资委党委19日召开扩大会议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资委表示,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依靠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要扎实落实好各项改革重点任务,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一件件抓好落实,确保改革质效。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中全会再次肯定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基调,并且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三大目标:做优做强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提出了几个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等。未来一段时间内,国资国企改革应当是围绕上述方面着重推进。

    近年来,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第一财经分析,对于能源、铁路行业,改革模式应该“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中间的管网和运输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要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管理;“两头”要引入竞争机制,特别要对民营企业开放。

    刘兴国表示,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应该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垄断环节与竞争性领域的分离,二是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两个领域的分离,是改革的基本前提。

    “接下来将会着手落实自然垄断领域的基础网络设施与相关服务性业务的有效分离,明确哪些是基础网络业务,哪些是市场化服务业务。”刘兴国说,针对市场化服务业务,首先将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机制,开展市场化经营;后续则会放开社会化资本的进入限制,在竞争性领域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并借助市场化竞争来促进国有经济的更好发展,以及推动自然垄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来源:第一财经)

2024年7月23日 09:53

快捷导航

公司动态